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程度减少事件对师生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提高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中的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可能会对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建立畅通的信息报告和沟通机制,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按规定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信息,做好家校沟通,稳定师生情绪。
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原则,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靠专业力量(校医、疾控中心、医疗机构),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三、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 俊
副组长:孙德兴 王素云 王瑞 孟键 高楠
成 员:陈萍 李明 郭丽 张震 张官升 胡达 王珂 张培峰 谷永发 陈思 燕贯良 王远航
1.组长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副组长负责分管工作的落实。
2.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及卫生的整治、购置有关器械和药品,负责应急物资(口罩、消毒剂、体温计、防护服等)的采购、储备、管理和分发。
3.政教处负责学校班级卫生工作检查督促,医务室负责各班晨、午检的检查监督与管理、指导疫情处理等。稳定学生情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负责组织班主任落实各项防控要求到班级。
4.各教研组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班级晨、午检和平时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学校,必要时要协助疫情处理等。
5.医务室:负责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师生尽快掌握防控知识和技能。
6.校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启动后的综合协调、指令传达,以及信息汇总、整理、上报(向上级部门、领导小组)。
四、工作职责
1.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负责全校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全面协调、组织全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3.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导、检查。
5.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6、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五、预防
1.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主题班会、讲座、宣传栏、电子屏、公众号等),重点普及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礼仪)、环境卫生、疫苗接种、营养运动等知识。
2.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厕所等场所清洁卫生和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定期开展灭鼠、灭蚊蝇等病媒生物防制。
3.健康监测:严格落实学生晨午(晚)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监测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做好疫苗针对性疾病的控制。学校应做好水痘、风疹、流感等既是学校多发、好发传染病又是疫苗针对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针对性疾病疫苗的宣传和接种工作,以有效地建立学校的免疫屏障。
六、疫情报告
1.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聚集性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第一发现人(教师、员工、学生)应立即报告班主任或校医。
2.校医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初步核实、判断和必要的处置(如引导至隔离点),并在规定时限内(如1小时内)报告学校领导小组和属地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领导小组根据事件初步情况和分级标准,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并通知各工作组立即行动。同时按规定程序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七、控制
1.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校医务室指导相关人员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医务室工作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和医务室内的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发生室内感染,造成传染病的扩散。
八、应急准备
1.物资储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定期检查和更新(口罩、手消液、体温计/额温枪、防护服/隔离衣、消毒剂、呕吐包、药品等。
2.预案演练:定期组织针对不同场景(如发现发热学生、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应急演练,检验预案有效性,提高实战能力。
九、应急处理
1.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将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或员工带离人群,转移至临时隔离室(避免使用公共通道),同时学校应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教育主管部门、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2.学校在接到属地政府、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按照属地管理得原则,不折不扣地实施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的应急预案。对上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3.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应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按照突发事件的情况,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报请上级政府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4.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学校应急指挥系统统一领导下,医护救护力量不足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卫生部门给予支援。对易感人员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
5.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学校执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学校将对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拒不接受工作任务,借故推诿拖延,擅离职守,临阵脱逃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