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依据《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制定亳州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促进我校转变育人方式,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二、组织管理
组 长:耿成华
副组长:宋耘、王光华、仵保峰、马加泰、 韩峰、吴俊伟
组 员:黄海、刘钦健、徐艳秋、孙海涛、江晨光、谷良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戴安同志兼任。
我校将坚持常态化管理。学校校长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普通高中学校负责具体实施,积极整合、拓展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和资源,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个人成长记录,审核学生遴选的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材料,导入学生学业成绩及其他客观数据,对进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数据进行公示、审核。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记录、收集、整理有关材料,避免集中突击。要充分发挥学生导师及学校党团、学生组织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
三、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一)客观记录,据实评价。普通高中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做客观记录或写实描述。
(二)内容全面,体现特色。着力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特别注重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亳州一中的办学特色。
(三)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实现评价与日常教育教学特别是德育的融合,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促进学校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
(四)强化监督,确保公正。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审核制度、信誉考核制度、监督与追责制度,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可信可用。
四、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下面五个方面:
1.思想品德
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以及获得的各级各类思想道德相关的荣誉称号,学生的违规违纪情况等。具体项目有:(1)志愿服务(公益劳动);(2)党团活动;(3)学校特色活动;(4)军事训练;(5)参加国防、民防相关项目;(6)先进个人;(7)违规违纪;(8)犯罪记录。
2.学业水平
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平时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选修课程(高中)及校本课程学习经历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以及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奖励或证书。具体项目有:(1)必修课程;(2)选修课程;(3)获得县(区)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或证书。
3.身心健康
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练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学校特色体育活动的经历与水平,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具体项目有:(1)参加体育比赛项目;(2)体育特长项目;(3)学校特色体育活动经历和水平。
4.艺术素养
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如参加艺术活动、学生艺术团队和学校特色艺术活动的经历和水平,获得的相关奖励证书等。具体项目有:(1)艺术经历及水平;(2)艺术团体经历;(3)学校特色艺术活动经历。
5.社会实践
主要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以及运用信息手段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项目有:(1)社会调查、研学旅行和研究性学习调研或专题报告;(2)参加科技活动项目;(3)创造发明项目;(4)参加省市级青少年科学研究院;(5)学校特色实践探究活动经历和水平。
各年级各班要及时把一个学期内获得的奖项及参与的各类活动,按照相应的要求上传到平台。
五、评价程序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使用全省统一的“安徽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录入典型材料和客观数据,经整理遴选、审核公示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系统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开展校内评价,对接高校招生录取信息系统。
(一)写实记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适时登录“信息管理系统”,写实性记录能够反映本人综合素质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相关证明,如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作品照片、证书和录音录像,记录党团活动、劳动教育、志愿服务、个人荣誉称号、军训、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等内容。学生必须对所提供的相关事实材料、证明的真实性负责。
(二)整理遴选。每学期期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整理“成长记录”,遴选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能体现个人特长的实证材料,在班级进行展示并进行自我陈述。
(三)录入数据。每学期期末,学校组织统一录入学生修习课程成绩、校内活动、违纪违规等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等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录入。
(四)审核公示。每学期期末,学校、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对“信息管理系统”中遴选后的实证材料进行审核。对进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所有内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必须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导入的客观信息与数据也需要事先审核,并对学生、学校录入的内容进行抽检。
(五)形成档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以《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见附件)的方式呈现。纪实报告可按学期、学年或整个高中阶段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高中毕业前,学生撰写自我陈述,教师为其撰写简要、客观、准确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学业述评。纪实报告经学生本人确认,班主任及相关教师、校长审核、签字以及高中学校盖章后存档,供高等学校招生参考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档案,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可依照各自权限查看相关内容。
六、材料使用
(一)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利用每学期的班级评价结果建立学生分类发展性评价体系,指导学生建立自信、克服不足,学会自我管理,明确努力方向;引导教师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优化德育过程,实施素质教育。
(二)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
我校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
亳州一中教务处
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