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安徽省中职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亳州市当地中职教育也在积极改革与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亳州工业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强化就业服务与指导,致力于提高就业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本报告将对2024年亳州工业学校的就业质量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亳州工业学校是一所市属公办国家级重点学校,坐落于市区药都路东段,交通便利,校园环境宜人。学校与亳州市旅游学校合并,实行一校两牌的管理模式。目前,学校开设了智能制造、交通运输、信息工程、财经商贸、旅游服务五大专业群,共计20多个专业,各级各类在籍学生近5000人。学校实训设施较为完善,建有汽修、电商、会计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服装设计2个市级示范实训基地,以及机械加工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还配备了录播教室、计算机室、音乐室、形体房等50余个实训功能室,设备总值约4800万元 ,基本能满足校内师生的教学实习实训需求。师资力量上,现有教职工151人、兼职教师43人,师生比为1:22。“双师型”教师比例占70%以上,兼职教师占比28.4%,省级名师4人、市级名师32人,50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奖,拥有市级名师带高徒工作室1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
二、安徽省及亳州市中职教育发展背景
(一)安徽省中职教育发展情况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动中职教育改革发展。在布局结构调整上,2016 - 2023年,全省共撤并转中职学校183所,校均办学规模由2033人增加至2693人,增幅达32% 。在办学水平提升方面,开展中职学校达标示范建设,已认定三批40所A类中职学校、144所B类中职学校。在内涵建设上,推进“三教改革”,入选“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82种,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35门 ,首批立项建设省级“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91种等。在产教融合方面,以产业园区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立项培育建设1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3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成立61家职教集团。
(二)亳州市中职教育发展现状
“十四五”以来,亳州市投入40多亿元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如投资13亿元、划地575亩建设亳州市职教园区,即将投入使用。2024年7月,亳州工业学校通过A类办学水平评估,至此,亳州市11所中职学校全部通过达标建设,达标率100%,其中A类学校6所,B类学校5所 。近三年,全市为职业院校补充教师750人,认定“双师型”教师1242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药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名单,6所中职学校的9个专业获批全省第一批中职优质专业 。近年来,亳州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留皖率稳定在80%以上、留亳率稳定在60%左右。结合亳州当地经济数据,亳州市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8,523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2,221元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就业市场的薪资水平,也为我校毕业生就业薪资提供了参考背景。
三、2024年就业质量分析
(一)就业基本情况
1. 毕业生规模与结构:2024年,亳州工业学校共有毕业生1267人,涵盖了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其中,智能制造专业群毕业生362人,轻工纺织类18人,交通运输专业群毕业生107人,信息工程专业群毕业生224人,财经商贸专业群毕业生275人,旅游服务专业群毕业生72人。
2. 就业率:截至2024年8月30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3%,与上一年度相比上升了0.6个百分点,高于亳州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各专业群就业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交通运输专业群就业率为94%,智能制造专业群就业率为92%,信息工程专业群就业率为92%,财经商贸专业群就业率为95%,旅游服务专业群就业率为95%。
3. 就业去向
企业就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类企业,占就业总人数的85%。就业企业类型广泛,包括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商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中,进入制造业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30%,主要分布在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契合亳州当地制造业发展需求,如与奇瑞集团等合作,输送专业人才;进入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20%,集中在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等岗位;进入商贸服务业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25%,从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工作;进入交通运输业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10%,涉及物流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等岗位。
升学深造:选择升学深造的毕业生人数为75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1%。升学途径主要包括对口高考、“五年一贯制”大专转段等。其中,通过对口高考升入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有6人,升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有294人;通过“五年一贯制”大专转段升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有300人。部分优秀毕业生考入了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知名院校。
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5%。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餐饮服务、文化创意等行业。学校为创业学生提供了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等一系列支持服务,帮助学生成功创业。
(二)就业质量相关指标
1. 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达到80%。大部分毕业生能够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领域就业,实现了专业知识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例如,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汽车制造、维修企业,从事汽车生产、检测、维修等工作;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电商企业、网络营销公司等单位,从事网店运营、网络推广、客户服务等工作。
2. 就业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为85%。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较高的方面主要包括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业发展前景等。其中,对工作环境满意的毕业生占比80%,对薪资待遇满意的毕业生占比75%,考虑到亳州当地平均薪资水平,我校毕业生平均薪资基本与之持平,部分专业因技能需求较高略高于平均;对职业发展前景满意的毕业生占比82%。然而,也有部分毕业生反映存在加班频繁、工作压力较大等问题,学校将进一步关注这些问题,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为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3. 薪资水平:2024年,亳州工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000元。不同专业群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交通运输专业群毕业生平均月薪为4500元,主要得益于该专业群部分岗位的技术要求较高和市场需求较大;智能制造专业群毕业生平均月薪为4200元;信息工程专业群毕业生平均月薪为4100元;财经商贸专业群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800元;旅游服务专业群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900元。与上一年度相比,毕业生平均月薪增长了200元,涨幅为5%,这反映出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不断提升。
(三)就业质量提升举措
1.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先后与奇瑞集团、联滔电子、古井集团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冠名班”、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深度对接。例如,学校与联滔电子合作开设了“联滔电子冠名班”,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联滔电子就业。2024年,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达到70%。
2. 强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了5名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服务。从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倾向,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学生毕业前,开展就业政策解读、求职技巧培训、面试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2024年,学校共举办校园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岗位供需比达到1:3。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学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对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均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保证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比例不低于50%。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2024年,学校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项,市级奖项30项,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 部分专业就业对口率有待提高:虽然整体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高,但仍有部分专业存在就业对口率不高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不够紧密,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岗位要求。
2. 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进一步加强: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但部分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就业意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也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实际求职过程中仍然存在迷茫和困惑。
3. 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有待提升: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后短期内出现离职现象,就业稳定性较差。主要原因包括对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不满意,职业发展空间受限,以及个人职业规划不清晰等。
(二)改进措施
1. 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人才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化专业设置,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确保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就业指导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特长和就业意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案,开展专门的就业指导讲座和培训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 关注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档案,定期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及时收集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共同解决。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高就业稳定性。
五、结论
2024年,亳州工业学校在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安徽省和亳州市中职教育良好发展的大环境下,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加强实践教学等一系列举措,为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就业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学校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