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保障教学活动安全有序,维护师生安全与园所秩序,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全体教职员工、幼儿及园内所有教学活动。
3.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依法依规。
二、组织与职责
1.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园长任组长,副园长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度制定、会议召开、活动组织及事故处理。
2.教师职责:落实班级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教育,做好活动监护,执行接送制度。
3.后勤人员职责:维护设施设备,保障环境卫生与食品安全,协助安全工作。
4.安保人员职责:执行门禁制度,加强校园巡逻,使用安保设备,参与安全演练。
三、教学活动安全管理
1.课堂教学:课前检查场地设备,维持课堂秩序,规范特殊教学活动操作,关注幼儿状态。
2.户外活动:活动前检查场地器材,合理安排活动,全程监护幼儿,遇恶劣天气及时返回室内。
3.课间活动:教育幼儿遵守秩序,安排值日人员监督,定期检查通行设施。
4.大型活动:制定安全预案,规划疏散路线,配备安保与急救人员,活动后清理检查。
四、设施设备安全管理
1.采购:遵循国家标准,选择合格供应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维护:定期维护保养,及时报修故障,做好记录与验收。
3.报废更新:对不合格设施及时报废,按需求更新补充。
五、食品安全管理
1.采购:索证索票,建立台账,严禁采购不合格食品。
2.储存:保持场所清洁,分类存放食品,及时清理过期食品。
3.加工: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工具容器生熟分开并消毒。
4.留样:每餐食品留样不少于 125 克,冷藏保存 48 小时以上并做好记录。
5.消毒:餐具及时清洗消毒,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六、安全教育与培训
1.幼儿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每学期组织安全演练。
2.教职员工培训: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新入职人员需岗前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讲座。
七、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1.日常检查:教师、安保、后勤人员分别对负责区域每日检查。
2.定期检查:每周全面检查,每月专项检查,排查安全隐患。
3.隐患治理: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复查验收确保隐患消除。
八、应急处置
1.预案制定:完善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组织机构与处置措施。
2.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启动预案组织救援,按规定上报。
3.处置措施:针对火灾、地震、食品安全等事故采取相应救援措施。
4.善后处理:配合调查,做好救治安抚,修复设施,总结教训完善制度。
九、监督与考核
1.监督:成立监督小组,设立举报渠道,接受相关部门检查。
2.考核:将安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作为评优评先依据,奖惩分明。
亳州市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