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第十一幼儿园发展规划(2024- 2026年)
发布时间:2025-03-28 17:39
信息来源:亳州市第十一幼儿园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六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以《指南》《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基点,以“幼儿为本”为办园宗旨,将“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幼有所育、育有所成、成有所特”。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打造具有特色课程、优质师资、家园共育良好氛围的优质幼儿园。
(二)具体目标
1.教育教学: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2.师资建设: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50%。
3.家园合作:家长满意度达90%以上,家园共育活动丰富有成效。
三、实施策略
(一)课程建设
1.进一步完善制定教科研协议制度。把开展教科研工作与幼儿园的奖惩挂钩,对是否申报课题,是否有教科研计划,是否付诸实施,是否撰写论文和专题总结,文章是否在报刊杂志发表成果,是否在区以上评选获奖等,与期末教科研津贴分配一致。这样鼓励了那些积极参加科研,踏实上进的教师的积极性。
2.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各种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活动,注重实效性、实用性。
3.大胆进行教研备课改革。由各年级教研组长牵头带领组员集体备课,针对备课出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优化课程。
(二)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如果说教育教学是“基”,那么教研科研是幼儿园品位提升之“魂”,幼儿园特色教育的建构特色班级的创设,特色教师的培养、特色成果的体现都需要教研科研的带动和开展,我们提出“靠科研保证质量,用科研培育名师,以科研打造名园”的思路,创造机会让每位教师都参与教科研,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人人有特色、人人有绝活。
(三)建设文化乐园
文化的浸染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文化的塑造需要依靠每一个人为之努力。幼儿园的建设要进一步增加文化气息、科技气息、艺术气息使之成为文化乐园。
1.园文化建设:我们将从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时代性入手,充分利用每一个教育领域让校园“美”起来,力争使环境建设做到“四有”,即有充足的科技信息含量、有隐含的科学教育理念、有强烈的艺术创意氛围、有交互的现代数字媒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文化理念形象,并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怀、共同追求等精神文化。
2.家长文化建设:“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断形成课程实施合力,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带着家长一路同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利用“家庭小书房的评选”“学习型家庭”创建等全面提高家长的素质,实现家校互动、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家园共育
1.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沟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
2.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讲座等。
四、工作原则
1.服务性原则。坚持科研为“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服务,坚持为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2.求是原则。规划工作要求真务实,从幼儿园实际出发,重视前期的调查分析与总结工作,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关键问题。
3.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解决幼儿园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注重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4.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规划更富远见,更具有合理性、准确性。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24年)
1.制定教研组活动管理制度,公开课管理制度。
2.课程调研,确定特色课程方向。
3.组织教师教育理念培训。
4.成立家长委员会。
(二)第二阶段(2025年)
1.修订和完善科研过程监控制度
2.实施特色课程,边实践边改进。
3.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参加教学竞赛。
4.开展亲子运动会、家长进课堂等活动。
(三)第三阶段(2026年)
1.修订和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2.制定各类活动评价指标和幼儿发展评价指标
3.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成果。
4.评选园内骨干教师。
5.对家园共育效果全面评估与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二)经费保障
合理安排经费用于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家园共育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