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引,将《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科学开展保教工作的重要依据。紧密围绕亳州市第十幼儿园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与要求,把安全工作置于首位,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流程。致力于维持高品质的保教质量,凸显园所特色,巩固亳州市第十幼儿园作为市特优园、幼小衔接示范园、课程游戏化试点园以及亳州市教研基地的良好声誉,推动师幼共同成长,稳步提升园所品牌影响力。
二、工作目标
(一)安全工作
本学期在持续落实基本安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着重强化教师安全意识的培育,提升教师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增强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本学期园所杜绝中大型事故发生,四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二)保教工作
通过组织大教研、临时教研、“网课” 线上课程学习以及外出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保证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执行率达到 100%(制定考评表格),幼儿发展评估优良率不低于 90%(制定评估计划及考评表格)。
(三)后勤工作
安保治安、物业保洁大环境以及班级环境卫生保健等各项工作规范执行率不低于 98%,确保每月开展一次规范检查评估,每次评估得分在 90 分以上。幼儿出勤率达标率不低于 90%,卫生消毒合格率达 100%,年度幼儿健康检查合格率不低于 95%。
(四)家长工作
每月至少举办 1 次园级大型活动(含亲子活动),各项活动家长参与率不低于 90%,家长满意率不低于 95%。电访抽查问题处理及时(制定计划及考评表格),处理结果满意率达 100%。
三、工作重点
(一)教师成长
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是推进教师梯队建设规划:完善新教师培训体系的框架与内容,组建骨干教师讲师团。加强教师对《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培训学习与考核;强化教师对儿童行为观察记录的培训学习与考核;提升教师对儿童行为分析的培训学习与考核。
(二)保育员成长
着重加强保育老师对《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培训学习与考核;鼓励保育老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秉持细心与爱心,积极推动家园共育工作。
(三)保教质量
本学期保教工作的核心在于制度与规范的实施和管理的有效落实:包括一日活动实施规范、岗位职责、操作流程与人员分工,以及文本规范与撰写水平的提升等。
(四)办公室工作
党建工作:坚持党支部书记和园长一人负责制,发挥党建对幼儿园发展的引领作用(党建引领保教保育工作)。充分调动党员教师的积极性,例如让党员教师在园所大型活动中担任带头人,在班级研学活动中充当志愿者等。
工会及团建工作: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积极组织团建活动,增强教师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宣传工作:拓展公众号功能,丰富公众号内容;加强宣传栏及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做好宣传工作;借助社区及家长力量扩大宣传范围。
平台管理与文件工作:做好平台管理、文件收发以及文件收藏管理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安全工作
安全是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始终是园内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学期针对安全工作,特制定以下措施:
制度落实与责任明确: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制度,将安全责任细化到人,定期开展安全排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明确责任划分,全员签订责任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在第一时间追溯根源,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秉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逐步规范安全工作流程,减少事故发生。
师德与安全教育常态化
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活动纳入园内安全教育活动框架,由行政部门督导实施并记录存档。组织教职工学习各类政策法规,开展幼儿生理、心理及师德等方面的培训,促使教师从思想层面深刻认识师德的重要性,增强教职工对幼儿和幼教事业的热爱之情。
心态与情绪管理:培养教职工阳光心态,引导其正确认识并积极处理情绪问题,采用正向教养方式与幼儿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职工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让教职工熟知幼儿一日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组织教职工广泛学习幼儿园安全知识,涵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玩具安全、幼儿生活安全以及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等。同时,提升教职工的安全救护技能。
幼儿安全教育融入课程
课程规划:将安全教育纳入每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园所各类有效课程资源,将安全知识有机融入幼儿教育课程。
游戏渗透:借助游戏活动,巧妙融入安全知识,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验。
一日生活渗透:在晨检、就餐、喝水、盥洗、散步、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适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生存安全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二)教育教学
日常制度与规范管理
集中培训:学期初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内容涵盖一日活动实施规范、岗位职责、操作流程与人员分工,以及文本规范与撰写水平提升等方面。
查班制度落实:严格执行日常查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指导,强化教师日常工作规范的执行。
研训活动开展:针对共性问题,及时组织研训活动,组织教师讨论学习,积累有效教育经验。
一日活动教育维度提升:从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四个维度出发,深化教师对课程架构的理解,提升教师课程实施与总结能力,同时持续探索和总结园本特色活动。
生活活动
区域活动推进:持续开展班级区域游戏中的生活活动区。托小班将生活区活动与角色区融合;中大班探索与主题契合的方式,尝试区域间联动。
值日生制度规范:规范班级值日生制度,并常态化执行。
培养目标与成果展示:学期初各年龄段制定适宜的生活活动培养目标。日常工作中通过集体研讨,分享总结优秀经验。学期末将健康自理竞赛与半日开放活动相结合,向家长展示学期培养成果。
运动活动
安全意识培养:本学期注重培养幼儿在运动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如对危险情况的预知以及相应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教授幼儿简单的自我保护动作技能。在环境布置中增加相关海报提示,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活动保障:通过制度保障,严格执行,确保日常户外运动及体育特色活动正常开展。
特色探索:各班开展不同的户外运动特色探索,如跳绳、攀爬、篮球、足球等。
教研优化:加强晨练班级小循环及运动大循环活动的教研,从一物多玩及多种材料和玩法入手,不断优化创新。
游戏活动
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推进:进一步推进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完成课题结题工作。本学期重点探索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室内区域游戏研讨:各班室内区域游戏分年级组进行研讨优化。本学期重点关注区域的合理设置与空间合理利用,打造公共空间区域环境,提升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能力。
记录表单优化:优化游戏记录表单,提高其使用效果。
大教研活动开展:十二月组织大教研活动,主题为 “室内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观察与指导”。
(三)队伍建设
师德师风学习计划:制定师德师风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计划,每两周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形成制度,由行政部门督导落实。
师德行为督导:在日常工作中,行政部门通过日常巡班、每周视频抽查回放等方式,督导教师师德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结合实例进行引导,针对共性问题组织教师讨论学习,防患于未然,逐步提升教师的师德责任意识。
(四)家长工作
家园沟通制度落实:在日常工作中,规范家园沟通制度。班级教师通过线下线上多种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顺畅的沟通。利用入园、离园、家长接待面谈、定期检查班级家园沟通记录本、每月定期电话回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家长对园所的评价,处理家长意见,同时积极采纳家长的有效建议,优化园所管理。
家园互动活动开展:本学期每月组织一次家园互动活动,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园所理念、课程、特色、师资等方面情况。
(五)后勤管理
制度与规范落实
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全面落实后勤各岗位卫生保健工作制度,规范卫生保健管理流程与操作,涵盖日常卫生消毒、人员健康疾病防控、膳食管理及食品卫生安全、门卫安全保卫、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
预案健全:逐步完善卫生保健管理预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卫生保健管理预案包括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紫外线灯意外伤害应急预案等;安全应急预案包括非法侵入应急预案、防踩踏事件应急预案、防暑预案、防震应急预案、防火预案等。
2025 年春季,我园将以提升保教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家园共育、改善园所环境、强化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坚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实现既定目标,为幼儿营造安全、优质、富有启发性的成长环境,助力每一个孩子收获快乐、茁壮成长,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幼儿园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