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亳县师范学校,1988年改为亳州幼儿师范学校。目前是皖北地区独立建制的唯一一所中等幼儿师范学校。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青少年排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19年教师节,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校党委书记、校长张伟亚代表学校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会,并上台领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学校位于亳州市南部新区,占地面积352亩,一期建筑面积82952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21602平方米,另外亳州幼师直属第一幼儿园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合计建筑总面积128784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2座、科技实验楼(实训中心)1座、艺术楼(艺术中心)1座、宿舍楼4座、图书行政楼1座、体育馆1座、标准化运动场1个,有3家食堂餐厅、1个超市、1个医务室、男女浴室各一个及其他生活服务部门,另外有直属园1个,校园体育、卫生、生活等设施齐全,充分满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学校发展需求。校园功能分区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具有以下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特点:
一、统筹兼顾,科学谋划
校园基本建设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必须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发展要求,立足办学实际,既要着眼于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又要放眼未来,为学校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校区的布局从建筑功能、道路交通、环境景观的整体性着手,充分考虑各功能区之间的共享和过度,重视功能布局的关联性,空间的完整性,并考虑学校各条道路的城市界面效果。
二、尊重自然,环境育人
注重学校建设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建设生态化的绿色校园。力求做到在各校园内,除去建筑物、道路、水面外,不能留一块黄土,营造怡人的生态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亳州幼儿师范学校着力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硬件设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了绿化、美化、亮化良好的“花园式”育人环境。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校园内,“会说话”的墙壁(校园文化主体墙)、内容鲜明生动、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栏、随处可见的文明公益广告,为师生营造出乐教勤学、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
针对校园文化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自觉性的特点,学校在校门入口处,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关爱未成年人公益广告以及“一训三风”,在教学楼进行教室环境创设,创建走廊文化、宿舍文化。开展“我为校园添色彩活动”,组织学生为校园内的石墩进行自主设计、描绘图案,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干净整洁的校园,修剪整齐的花木,宽敞明亮的教室,楼道里悬挂的励志古诗词、教育名言警句及文明提示语、标识牌等,浓郁的文化氛围对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学校办学理念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打造特有的校园文化气质
校园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地方,校园建筑本身也是传达文化的有机载体。
设计以院落式的空间组织、换整为零的内院景观以及坡屋顶檐口的构造形式、白色及红色的外墙涂料的运用,着力提醒校园特有的文化气质。
四、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适应亳州幼儿师范学校的设计要求,采取适宜的空间尺度、创造丰富有趣的空间。
学校建筑呈对称分布,注重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和便捷性。在交通组织上避免机动车在校内的穿行,各相邻教学楼之间均通过风雨廊相连接。
五、注重传承和创新
作为一所具有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要与众不同,特别是建筑设计要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成为学校形象的代表,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熏陶,让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六、兼顾优美与实用
阳光、活泼的建筑造型,简洁、大气的图书馆造型,造型独特的艺术楼是校园艺术性的要素体现,使整个校园充满“人文、现代、交流”的学术气氛。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校园整体规划设计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建筑布局注重单体建筑相互间的有机结合。造型风格以明快、简洁的现代风格为主,简约、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从而形成秩序严谨而又充满活力的空间环境序列,显现出校园的内涵与活力。总体规划形成了以下四个功能区:教学区、图书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
图书办公区位于学校的核心部位,面临学校南大门,形状方正,暗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平八稳”的思想,同时兼具东方庭院的优美与实用。
教学区内的教学楼和艺术楼围绕在图书馆周围,与图书馆联系紧密,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区域。这样一种教学组织模式的关系,能使师生教学活动更加便捷、高效的展开,以利于师生的学习和交流。
生活区在图书楼两侧对称分布,主要是学生宿舍区和后勤生活服务区。
运动区由体育馆和运动场地组成,体育馆位于学校校园的东侧。运动场地布置于体育馆南面,由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和羽毛球场等各类体育设施组成。
为了提升校园环境的整体品质及保证师生活动的安全,规划在道路系统设置了贯彻适度人车分流的原则--车行系统与人行系统既相对分离,又密切联系,以共同构成一个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校园交通系统网络。另外景观规划还注重整体布局与学校总体环境的和谐性,将自然环境景观与功能布局相结合。全校绿化面积84025㎡,绿化率36.8%,机动车停车位240个。通过总体规划与校园文化景观的塑造,制订和拓展一个符合地脉特征的空间结构框架,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承传,为校园营造一份浓郁的文化氛围,又彰显现代化教育的文化特色与内在神韵,建成绿色、生态、文化、可持续富有个性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