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亳州工业学校AI赋能诗歌教学 情境探究点亮“怀古寻梦”

访问次数: 来源:亳州工业学校 发布时间:2025-10-17 10:48
文字大小:

10月17日,亳州工业学校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创新融入AI技术,以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为切入点,打造“情境创设—AI辅助—思维升华”的沉浸式课堂,推动传统诗词教学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以学校文学社“怀古寻梦”专题为依托,聚焦《桂枝香·金陵怀古》开展分层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赏金陵美景、析怀古之情、探半山所梦”三模块构建学习路径:通过“赏金陵美景”感知词中“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地理人文;“析怀古之情”体悟“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的历史怅惘;“探半山所梦”追溯王安石“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让抽象诗词转化为具象情境。

为让抽象意境可视化,课堂引入AI绘图工具,指导学生将文本分析转化为精准的AI绘图指令。“要把‘远’‘近’‘动’‘静’写进指令里。”经过讨论,学生共同生成指令:“绘制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阙意境。当AI根据指令生成一幅幅水墨风格的“金陵图”时,学生们直观看到“澄江”与“翠峰”的远近对比、“归帆”与“酒旗”的动静交织,对“意象叠加形成意境”的理解从文字层面跃升至视觉层面。

课堂尾声,教师结合词作与王安石变法史料,抛出总结性问题:“从‘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咏史,到‘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的回望,如何理解词人以金陵兴衰寄寓的改革初心?”“‘谩嗟荣辱’的‘谩’字,是否暗含对士大夫空谈误国的批判?”学生结合词中意象与历史背景展开思辨,从文学赏析延伸至家国情怀体悟,在逻辑推演中深化对“以史为鉴、实干兴邦”的认知,实现审美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双重提升。

此次教研活动是亳州工业学校推进“AI+教育”的生动实践,通过技术赋能让古典诗词教学更具直观性、互动性,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逻辑思维和跨学科探究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学校将持续探索AI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以创新教学模式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供稿:韩园园  编审:訾微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3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1626号
主办单位:中共亳州市委教育工委 亳州市教育局 值班电话:5125009(白天);5125118(夜间)
  网站标识码:3416000021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341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