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式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我市教育系统同步组织师生观看大阅兵直播,共同感受祖国的强大与荣耀,抒发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长王林兵带领局机关党员干部全程观看阅兵式直播,要求大家要以观看本次大阅兵为契机,牢记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岗位,全心全意为师生和家长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纷纷表示,将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国史教育,为祖国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震撼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通过观看大阅兵,我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更加浓烈,对和平的珍视也愈发深沉。”亳州市第三十一中学教师王丹丹说,她深切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防力量的雄厚坚实,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把阅兵式中展现出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和团结精神融入语文教学。通过讲解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厚重,铭记先烈们的英勇无畏与无私付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观看阅兵式时,我看到孩子们屏息凝神,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什么是牺牲,什么是守护,什么是民族气节。”亳州市第二小学教师谢晓晴说,当和平鸽展翅高飞、彩色气球升上天空时,她感受到了一个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这场大阅兵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成果,更传递了一个古老民族对和平的珍视与坚守。
亳州市第九中学教师常云侠感慨道,武器可以增强国力,精神才能定义国魂。她告诉学生,阅兵车队的速度每小时4公里是让历史“慢”下来,把记忆“刻”进去;仪仗队步幅75厘米是用毫厘不差的标准丈量对先烈的承诺。
“以信仰敬礼,以粉笔接力,让红色基因在数字时代继续澎湃奔腾。”亳州市第十八中学党员教师王灿说,昔日的“小米加步枪”如今已成为云端上的“智慧长城”,每一条指令都由忠诚编译,每一串代码都为和平加密。最让他激动的是,驾驭新质利刃的青春面庞,目光如炬,把星辰大海装进战术平台。他深知,强国复兴不仅是炮管口径的叠加,更是知识边疆的拓展;不仅靠热血冲锋,也靠芯片里的万里山河。他表示,将把观看大阅兵的所见所感融进教案、融入教学,告诉学生强国之路不仅在操场奔跑,更在键盘与代码间延伸;复兴之光不仅闪耀在钢甲履带上,更闪烁在每一双望向未来的清澈眼睛中。
亳州市第二中学在大阅兵开始前举行了开学典礼,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动员教育,要求各班要把观看阅兵式作为“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及时分享心得体会,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亳州市第五中学教师张金然表示,将把大阅兵的感人画面带回课堂,通过《沁园春·雪》的豪迈、《少年中国说》的激昂,引导学生读懂“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带领他们分析“大国重器”背后的工匠精神,让议论文写作既有理性思辨,又有热血温度。
“阅兵式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回想起当年列强的侵略和祖国遭受磨难,也回想起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谯城区汤陵小学教师赵珍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她将带着这份感动走进课堂,用文字讲述先辈的牺牲,用故事传递今日的辉煌,用知识与汗水续写属于新时代的荣光。
谯城区张店中学教师孙宇婕表示,她要告诉孩子们,检阅部队整齐的步伐里藏着先辈的牺牲,先进的装备里凝着民族的坚韧,和平的生活里浸着无数人的守护。当国旗护卫队队员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走向升旗台时,师生的心跳也紧紧地跟着他们。当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缓缓升起时,师生共同起立敬礼,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国旗,心中充满了自豪。“他们的步伐太整齐了,就像用尺子量过一样。每一个动作都那么标准、有力,让我热血沸腾。这些军人叔叔、阿姨们真是太棒了,他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谯城区汤陵小学四年级学生沈妙雪说。
“观看阅兵式时我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腰板,仿佛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仿佛看到自己长大了,在不同的岗位上忙碌着,有时是科学家,有时是老师,有时是工程师。无论做什么呢,我都在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亳州市夏侯小学南校区五年级学生闫雨沫说。
谯城区州东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周永婕在观看阅兵直播后表示,将立志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用智慧照亮未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那些苦难不能忘,那些抗争更不能忘。要让痛彻心扉的记忆,成为守护和平的铠甲。守护共同的记忆,就是守护历史正义,守护人类良知,守护和平与安宁的家园。”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党员教师朱晨说。
亳州市第三十一中学教师王振说,阅兵式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阔画面直击人心。这不仅是国力的展现,更是培育未来铁甲卫士的生动课堂。
广大教职工表示,在教学中,要引导青少年直观感受军人的坚毅与担当,明白“国无防不立”的深刻内涵。学校与家庭也要借此契机,引导青少年树立报国志向,从锤炼意志、勤学知识做起,将对“铁甲卫士”的崇敬转化为刻苦学习、增强本领的实际行动,将来成为可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统稿:洪雷 编审:张秀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3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1626号
主办单位:中共亳州市委教育工委 亳州市教育局 值班电话:5125009(白天);5125118(夜间)
网站标识码:3416000021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