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亲切的鼓励、殷殷的嘱托,在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亳州学子纷纷表示,将播下立志报国种子,练好逐梦国防本领,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个人贡献。
亳州市第十八中学高一新生谢紫茵表示,海娃、潘冬子、刘胡兰……爷爷讲述的一个个英雄少年的热血故事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在懵懂的少年时期,我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忠诚无畏的钢铁战士:一身戎装心向党,为国站岗守边疆。
作为一名高一新生,我近日参加了为期10天的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激昂雄壮的国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列式进行曲,教官规范的动作展演,倾盆大雨中颔首相盼的坚持,骄阳似火下挺拔不屈的脊背,铿锵有力的《团结就是力量》,宿舍床上的“豆腐块”……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的回信里,我领会到了那份殷殷期盼和谆谆教诲,更加坚定了实现军营“迷彩梦”的决心。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盼与教诲,刻苦学习,踔厉奋进。“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参军报国、接续奋斗,青年学子义不容辞。我将把“铸牢忠诚品格、刻苦学习训练、锤炼过硬作风”的要求融入高中三年的生活和学习,为强军强国事业贡献青春,矢志不渝。
亳州市第十八中学高一新生张亚倪表示,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军校学员的回信后,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提干劲。回顾过往,已经记不清楚参军报国的梦想何时萌发。如今,这一梦想早已深植于内心。曾几何时,我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阅兵仪式,仰视着雄赳赳气昂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心中豪情万丈……
好儿女当身着戎装,满腔热血,献身国防。国防强,方得民心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亲切鼓励和殷殷嘱托,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时刻准备着,努力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国家,时代,是彼此助推的浪涛。我辈青年当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实干奋斗,笃行不怠,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潮起正是扬帆时,让我们以信念之火淬炼成长,以拼搏之光照亮青春。
亳州一中高三(29)班毕业生(陆军军医大学新生)苏宾慧表示,黑色的字越看越红,鼓励的话越读越亲。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潜山野寨中学考上军校同学的回信中表达了祝贺,也对他们未来能够成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寄予热切期望。这群热血青年的坚定信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亦是同样身为军校学子的我辈的努力方向。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在伟大祖国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今天我们踏入军校校门,责任也随之而来,被守护着的我们即将成为守护者。
我知道,我的大学生活将区别于我往日的同学;我也知道,我所承担的责任也是巨大的。我一定会更加刻苦,努力学习,提高专业技能,锤炼品德修为,成为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也会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这封回信不仅只是领袖对那20名同学的期望,更是对所有军校学子的鼓励,他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加具备专业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接续守护我们的国家,顺利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定将不负学校,不负人民,不负国家。
亳州一中高三(21)班毕业生(空军工程大学新生)李浩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军校学子的回信,充分说明了他对军校学子的厚望,对军队建设的重视。我们一定铭记嘱托,绝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自觉做到筑牢忠诚品格、刻苦学习训练、锤炼过硬作风,努力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实现“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志向。
强国必先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身为军校学子,我也是一名军人。我的身后是祖国,是人民。古有岳飞精忠报国,有戚继光痛击倭寇。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军人,必将不负韶华,不负中华。在今后的军事训练中,我必将尽全力强健自己的体魄,掌握过硬的本领,努力将自己打造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一个有能力保家卫国的军人。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不辱使命!
亳州一中高三(18)班毕业生(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新生)王昊表示,近日,潜山野寨中学20名被军校录取的同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献身国防、矢志强军的信念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及时给他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
这封回信是对所有军校学员的勉励,指导我们迈好军旅第一步。亲切回信如万里长风,把统帅的勉励和关怀带到淮河两岸、大江南北、边疆海岛、雪域高原、大漠戈壁。新时代更需要推进强军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接续奋斗。身为军校的一员,我心潮澎湃,感到无上光荣,一定铭记从军报国初心,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增强本领,努力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
祖国在召唤,吾辈正青春;家国安危事,青年肩上责。我们一定把武艺练精、把骨头练硬、把使命扛起!(统稿:张秀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3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1626号
主办单位:中共亳州市委教育工委 亳州市教育局 值班电话:5125009(白天);5125118(夜间)
网站标识码:3416000021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